做实做精做特做强 促进教师教育内涵发展(摘要)
----在2015年暑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的报告
校党委书记 刘沛林
今年暑期干部培训的主题是:“践行三严三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我的报告主要从落实“三严三实”的精神出发,思索顶层设计,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特色发展。现结合我校的实际,进一步分析我校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今后改革发展的一些设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一)大力加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1.专业建设优势较明显。学校依托优势、重点学科,不断加大教师教育类专业建设力度。2.课程体系建设较全面。一是加强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二是推动教师教育领域的慕课建设。三是不断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二)优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构建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确定,并从2015级学生开始实施。采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辅修专业制度。
2.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于2014年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专业理论教学扎实、教师教学技能卓越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
1.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师范生实践教学条件。近几年学校投入近4000万元购置仪器设备,新建和改造了实验室用房等配套设施。
2.积极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学校自2008年始每年定期开展全校性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3.创新顶岗实习,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近几年我校连续获批湖南省教育厅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单位,走“模仿学习—亲身实践—诊断指导”的路子,逐步提高学生备课、授课的能力和中学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四)推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1.以实施“国培、省培计划”为契机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近年来,学校承担的国培、省培项目较多,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扩大了学校教师教育的影响力。
2.选派教师教育课程类教师到中小学任教。为更好推动高师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对接渗透,我院先后选派了10余位教师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通过选派教师到中小学任教,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从而更好地研究与指导师范生教学工作。
3.选派教师到顶岗实习的中小学驻点学习指导和交流。为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我院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多年从事教学法教学的骨干教师担任驻点指导教师,同时参与基础教育新教改。
4.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构建教师教育区域联盟。我校先后与衡阳市第一中学、船山实验中学、株洲市景弘中学、岳阳许市中学和永州马坪中学等基础教育学校签订了《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框架协议》,从而实现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对接。
(五)加强理论研究与交流,夯实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基础。
1.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学校成立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学校被确立为湖南省教育科学中小学教师培养研究基地。依托这两个平台,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2.定期举办“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论坛。“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论坛搭建了一个高起点、宽视野、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促进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启发创新思维、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等方面发挥富有成效的作用。
二、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挑战
1.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国家启动实施关于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国家信息化、“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面对社会转型变革、经济转型升级,教师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2.教师教育体系改革:1993年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其他高等院校也要积极承担培养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任务”。自此,国家推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地方师范学院在这种层级化、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格局中,办学层次较低、教师教育学科相对薄弱,竞争的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局限。
3.教师资格认定要求: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教师厅[2015]3号),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使教师市场更趋开放,各类专业人员参加教师职业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参与更增添了地方师范学院在招生与就业方面的压力。
(二)机遇
1.政策支持: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先后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明确了主要任务,提出了基本要求,是我们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
2.转型发展:转型发展要求师范学院把内涵发展放在首位。因此,师范学院必然把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当作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必然把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当作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当作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必然把创新教师教育机制当作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
3.内在动力:坚守教师教育是国家对师范院校基本的办学要求,也是地方师范学院立命之本。教师教育是师范学院的传统和优势,其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求强化教师教育。
三、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策略
面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路和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学校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方向
对于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可用“精、特、强”三个字概括。
1.精:即:专业精炼、课程精品、人才精英。
2.特:即:培养模式独特、教学方式特殊、地方特色鲜明。
3.强:即:教师教育学科实力、师资队伍力量强、师范生核心竞争力强、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强、提升办学层次的后劲强。
要打造我校教师教育的精、特、强,一定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在办好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在教育专业硕士上有所突破,这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二)策略
主要有如下8个方面:
1.精心设置专业:面对转型要求,我校教师教育专业要根据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需求来设置和调整,根据人才需求适度控制培养规模。从学校整体来看,为了形成学科专业集群,有些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可以融合、打通、调整。有的师范专业的数量、招生规模的调减,并不意味教师教育的削弱,而是为了强化教师教育。
2.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我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注重培养过程质量,确保毕业要求的实现,即:提升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符合度。在培养目标上,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要求、社会需要,科学确定培养目标,满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内在要求,制定明确的、细致的、准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体系上,要注重优化结构,结合行业需求,开发创新型、实践型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认真研究落实教育部有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明确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规格的对应关系,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在质量评价上,培养方案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师范毕业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对有师范专业的各学院的教师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环节上,要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按要求确保实践学时、学分达到基本要求。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工作的文件指出,要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发挥好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改革:
①在培养对象方面:我校除抓好各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外,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一是实施“卓越教师计划”,二是主动承担“免费师范生培养”,三是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四是开办“教育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工作。五是有针对性地强化特岗教师职前培养。
②在培养主体方面:要构建“UGS三位一体”教师培养共同体。要与已经签订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议的11所优质中学,共同加强在校师范生、高校教师、中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并得到这些中学所在7个地市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今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教育研究都应真正将联盟学校作为主要场地,不应让顶岗实习成为劳动力输出的形式,而要使之成为学生提高教师技能的重要途径。
③在培养模式方面:改革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和提高职业发展水平。可探索试行的模式主要有:
A.“3+1模式”。这是指在高师本科学制4年的情况下,学生在前3个学年系统地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利用最后一年时间集中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并进行教育见习、实训和实习,完成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
B.“1+3模式”。所有师范生入校后第一年学习通识课程,后三年按我校现行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培养。
C.“3.5+0.5模式”。即非师范专业学生前三年半学习本专业,最后半年集中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
D.“4+1+1模式”。这是指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直接招收教育硕士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后担任教师。后两年中一年在校学习理论,一年在中学实践,接受“双导师”指导。
4.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严格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而人才培养的特色主要在于课程的设置。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开足、开齐,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必须有接地气的教育实践。因此,要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①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突出体现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
②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④开发优质课程资源:落实“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5.加强教育实践教学: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学期制度。同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要使优质的实践基地相对稳定,长期发挥作用。要完善教育实习“双指导教师制”,加强“中学教师—实习生—高校教师”三方的深入交流,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要重视学科教学论教师的遴选和培养培训,激励有中学教学经历和研究的教师参与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和教育实习。引导、要求年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要聘请中学兼职教师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其人数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
7.强化教师职后培训:职后培训要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重点采取置换研修、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开展中小学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我校要重视教师教育研究,比如:教师教育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高师与基础教育对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研究等。
四、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
(一)思想保障
1.教育观念要更新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概念替换,而是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含义,在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教师教育”比“师范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更适应于当今世界的科技知识的更新加速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体现与时俱进。因此,要进一步树立经教互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终身教育、师生民主、网络教育等观念,以适应时代要求。
2.奉献精神:教师必具崇高的道德,必具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培养教师的教师,我们的教师情怀、职业道德以及对教师教育的守候,是我们与他人区别的重要标志。
(二)制度保障
我们要着手建立和完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细化培养规格及质量标准,修订教学各环节运行制度,认真落实教师教育的评价标准,要不定期地开展师范类专业评估,确保教师培养质量。
(三)条件保障
1.经费投入:要以人才培养需要确定经费投入,确保教师教育有钱用、钱用在关键上、钱用得有效益。
2.教学设施:要加强校内实训场地建设,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加快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加快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科学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实验。
以上观点,乃一孔之见,供同志们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naltrexone pain
charamin.jp naltrexone alcohol cravings
low dose naltraxone
charamin.jp naltrexone fda approval
naltrexone compound
click naltrexone alcohol treatment
does drinking alcohol help with opiate withdrawal
naltrexone revia naltrexone brand name
naltrexone drug
naltextrone difference between naloxone and naltrexone
naltrexone injection side effects
lasertech.com low dose naltrexone pharmacy
starting naltrexone
ldn thyroid naltrexone ulcerative colitis
naltrexone challenge
link naltrexone for multiple sclerosis user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