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电子校报

情牵脱贫攻坚,“黑白红”的淬炼
文字:谢荣华 曾祥侨 吴庆   
加入时间:[2017-09-08]   阅读次数:[]

 

美术学院 旷文玲:我们在路上

 

  炎炎夏日,挡不住脱贫攻坚的步伐。7月27日,衡阳师范学院“2017年情牵脱贫攻坚实践调研活动”第33组已经完成了衡东县洣水镇大山村和甘溪镇夏浦村的调研工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走村串户,与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地交谈,在调研中经历着“黑白红”的淬炼。
  一、“黑”的淬炼:晒得黝黑,黑似包公
  我们把这次脱贫攻坚实践调研活动当做一场战斗,发扬不怕苦、不怕晒、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十天以来,我们要克服吃饭打游击、睡觉无空调、蚊子叮的困难,更要克服炎炎热日下的酷晒,看着自己的皮肤从黄晒到黑,从黑晒到红,从红晒到起水泡。调研中每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就想起身上肩负的重任、学校领导的嘱托以及贫困户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每想到此,我们就倍感充满力量,告诉自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人是铁饭是钢,除了调研工作繁重,我们的衣食住行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带队老师谢荣华主任经常告诫我们:再苦也没有贫困户的生活苦,再难也不能让贫困老百姓为难。不能向村里的百姓提要求,对老百姓盛情款待邀请要委婉谢绝,日常的生活开支按市场经济原则处理。我们感觉虽然这个组只有三个人,但就像一支队伍,人少规矩不能少,人在外纪律不能抛到九霄云外。谢主任虽然纪律要求硬,但心地善良软,此次调研他已经给4家特困户送去了640元慰问款物。我们发觉晒得黝黑的带队谢主任越发像个包公,带领着我们坚决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
  二、“白”的淬炼:把老百姓的地方白话听懂,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弄明白
    刚下到村里,除了克服人生地不熟的困难,还要克服地方语言不通的困难,在走访调研过程中,老百姓讲的都是地方白话,不是普通话,刚开始,我们需要借助村民翻译才能顺利进行交流。为了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我们除了在与贫困户交谈中仔细听,我们还积极主动与村干部们聊天,聊风俗、聊民情、聊工作、聊生活,在聊天中猜意、翻译,渐渐地,当地白话方言我们也能够听懂个十之六七,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每结束一个村的调研活动我们就感觉学到了一门外语,或许这也是我们此次调研的收获之一。
完成了调研走访,紧接着就是对原始材料的整理和分析,这是一项细致活,容不得一丝马虎,由于时间紧,我们晚上要熬夜加班,力争把信息弄明白,把材料整清白。
  三、“红”的淬炼:“红色”基因传递着正能量,催人向上
   走访中,我们发现在甘溪镇夏浦村有着这样一位近60岁的老伯伯,是军烈家属的后代,他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的父亲生前就经常对他说,中国共产党是救国救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要听党的话,按党的指示办事情。
   多年前,他父亲去世了,他也因为家里穷一直没有结婚,自己一个人照看着82岁的母亲。他虽然被村里主动评为贫困户,但从未提任何帮扶要求,即使家徒四壁破旧,生活清汤寡水。我们问他,家里面这么穷这么苦为什么不向上级组织提要求?他说:一个人不能老想着靠国家,而要靠自己双手的劳动获得好的生活,只要我做得动就会一直劳动下去,如果说要提要求,就是当我没有能力照顾我的母亲的时候,政府能够帮我照顾一下我的老母亲。
  这个老伯朴素的语言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异类,原因或许就是他继承了父亲红色的基因。这位大伯的思想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感觉身体流淌着一股澎湃的力量,这股力量提醒着我们:向上吧,青年!(南岳学院  谢荣华  曾祥侨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