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媒体衡师

【衡阳日报】大力发展三大产业群 让衡阳城更低碳更美好
文字:李楚   
加入时间:[2017-07-25]   阅读次数:[]

 

2017年7月24日  第3版

                     

                        

                           访谈嘉宾:
                        阳玉香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早在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就曾表示,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潮流和各国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无论从承担应尽责任,还是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来看,都必须加快推动低碳发展。
  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迈入了突破性发展阶段,我国牵头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绿色金融首次写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并首次出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金融已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
  而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我市在低碳发展中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当前,我市低碳产业发展正以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高歌前进。 

    记者:请您谈谈衡阳发展低碳产业的必要性?
  阳玉香:首先,发展低碳产业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衡阳正处于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在能源供应方面,传统石化能源占主要地位,清洁能源的使用仅仅是小部分,在农业发展方面,林木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畜牧业的低水平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等。由此可见,以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衡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衡阳迫切需要将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转变。
  其次,发展低碳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衡阳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衡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以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衡阳应对气候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唯一出路。
  
  记者:当前,我市发展低碳产业有哪些现实基础?
  阳玉香:首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阶段性水平,初步形成一定的低碳发展产业基础。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57亿元,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1.87亿元,增长1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4%,服务业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2.6%。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5.2∶44.6∶40.2。
  其次,清洁能源相对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我市太阳能、风电、核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相对丰富,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663小时左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约为420千焦/平方厘米每年。南岳区风速大于3米/秒的日平均风速年累计天数有315天。核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有10家中央核工业企业。全市年可利用的薪柴资源约11万吨标准煤,秸秆资源约90万吨标准煤,人畜粪便年产沼气能力约43万吨标准煤,合计约140多万吨标准煤。
  再次,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突出,有效增加森林“碳汇”。目前,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企业,循环经济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全局的一大亮点。此外,城区绿化提质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酃湖公园、东洲岛、幸福河改造及风光带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2%,绿地率达到34.3%,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45平方米,三项数据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最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低碳发展打下一定的工作基础。近几年,我市积极推广清洁低碳技术,祁东官家嘴风力发电厂、衡阳县100MW太阳能屋顶光伏产业园、城区16.6MW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利用项目进展迅速,更换欧Ⅲ型环保公交车辆736台,市城区4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淘汰,城区内大型宾馆、医院的锅炉实现煤改气等。
  
  记者:当前,我市低碳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
  阳玉香:一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推进,低碳循环和减量化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在消化产业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国家将会更加重视低碳产业发展,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法规,我市低碳产业发展必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是绿色金融措施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迈入了突破性发展阶段,我国牵头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绿色金融首次写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并首次出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
  
  记者:我市在发展低碳产业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
  阳玉香:一是低碳技术创新不足。我市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仍不强,技术将成为衡阳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另外,发展低碳产业的资金也相对缺乏。
  二是污染减排压力仍大。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主要污染源常宁水口山矿务局的治污技术及环保设施尚未完备,我市湘江流域污染面之宽、之深导致去污任务繁重,尤其在干旱季节枯水期,水流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升高,造成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村污染严重,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局部地区的水源、土壤、农产品和生物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畜禽养殖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也造成了大气和水污染,薄膜、塑料袋、农药袋、化肥袋等广泛使用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
  
  记者:通过调研,您认为,我市低碳产业发展有哪些实现路径?
  阳玉香:我市发展低碳产业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三大产业群,即低碳农业产业群、低碳工业产业群、低碳服务业产业群。
  一是鼓励发展低碳农业,改进原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推动“种、养深加工”、“种植—养殖—沼气”、“沼渣—有机肥—种植”等种养结合模式、“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循环农业模式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猪场养猪、沼气生火、沼液施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倡使用有机肥。在林业方面,紧紧围绕大南岳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减少伐林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通过选用生态、高效的碳汇树种,通过“造”、“改”、“补”、“封”措施,消灭现有宜林荒山荒地,改造疏残林、针叶纯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在水产业方面,建立自净式水产养殖模式,根据品种特点将养殖密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充分利用水产品加工剩余物生产饲料及其他副产品,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
  二是重点发展低碳工业和建筑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培育新兴低碳产业,重点选择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培育,抢占产业发展和竞争制高点。改造升级传统型低碳产业,严格控制如有色金属产业、化工产业、煤炭产业、建材产业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促进发展低碳建筑业,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制定低碳建筑激励措施、节能建材的应用、推行和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加强新建建筑节能。
  三是积极发展低碳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低碳旅游业方面,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发展特色旅游业,鼓励和推进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打造标准化的“生态旅游景区”。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规范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加大对旅游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在低碳物流业方面,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系统规划,采取共同配送,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低碳运输。科学合理地进行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减少货物的迂流、减少车辆的空载、发展多式联运服务,实现低碳仓储。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对加工中废弃集中处理,实现低碳绿色流通加工。

    相关链接:http://epaper.hyqss.cn/hyrb/html/2017-07/24/content_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