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8月20日
"寸草心"爱上家乡红色历史寻迹团小分队在王光泽故居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敏洁摄
中国青年网衡阳8月20日电(通讯员 陈敏洁)《青山埋骨不埋名——忆伯父 王光泽烈士》是我们在寻找王光泽故居时,王光泽的侄子王金生老人拿出的一本由王光泽的侄女王冬莲编撰而成的小册子。册子非常详细的记录了王光泽烈士的先平。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在网页上得到的信息只有粗略的几句话概括了王光泽为革命事业做的贡献。
王光泽的侄女王冬莲编撰而成的小册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敏洁摄
在驱车前往王光泽故居的时候我们不太确定一定能寻找到,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只有故居的大概地址,具体位置是在几经周转询问了当地的居民之后才找寻到王光泽故居。因为之前去过了欧阳海烈士纪念馆,毛泽建烈士陵园等其他红色革命点,我们想当然的以为王光泽故居同样的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将其保护起来,但是我们到达的时候看到的是王光泽故居是一栋独体一字形民间建筑,处于村民楼房之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土砖墙毛屋顶,是典型的江南贫民建筑。
王光泽故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敏洁摄
虽然衡阳市委宣传部在2012年4月将王光泽故居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这里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一块木质的牌匾告诉了人们这里是王光泽烈士曾经的住所。王光泽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该被世人歌颂,但是为何其生前住所破烂不堪,其生前遗物流离失所?我们为何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将其好好保护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
对话王光泽的侄子王金生老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敏洁摄
每次一到暑期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始三下乡活动,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有很多,但是最常见就是到各个学校精准扶贫点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条短评,评说精准扶贫到底好还是不好。作者很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好。为何不好?在作者眼里,这是“好心办坏事”。其一,村里的小孩子长这么大,没有见过很多新鲜事物,但是每次三下乡我们避免不了的就会带各种各样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小玩物过去,小孩子见了就会想要,但是家长并没有这些条件能负担得起。其二,每次我们三下乡下的时间并不算长,我们支教、精准扶贫的目的固然是好的,但是能陪伴村民们的只有短短几天,支教的话小孩子们又能学到多少呢,我们走掉之后他们怎么办呢?
很少人会这样去思考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虽然短时间内能解决当时的问题,但是长期呢?其实我有点庆幸我院开展的是“爱上衡阳红色历史寻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我院学子运用所学到的新媒体手段,对衡阳七县五区的红色革命地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将革命地发生的红色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衡阳革命烈士为祖国革命事业做的奉献,让红色精神铭记于人们心中,让红色故事流传于民间。
我们本次三下乡采取了小分队的形式分别走访了位于衡东、衡山、祁东、常宁的九个红色革命点,在之中找到了几个像王光泽故居一样未被开发、保护起来的地点,我热切的希望有关部门能这些“大大隐于世”的红色革命点纳入开发保护对象。虽然本次三下乡于湘南学联进行各小分队会师后圆满结束,但是我们将会持续对这些革命点保持高度关注,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不一样的红色革命点。
相关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539425&app_version=1.1.0&sid=131505&time=1536549561&signature=pbNLQGOPvkzKWxBE3gD1MjL2pCJKPD4yM2eV8nrowqJXmZjY59&sign=b7f85ad848c2a2aeadb00b14d162b8ba#